2017年湖南各市州旅游工作亮点盘点 明年重点做这些事(上)
日期:2017年12月20日 信息来源:红网 作者: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12日,湖南省旅游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召开

2017年湖南各市州旅游发展如何?2018年湖南各市州旅游又有哪些亮点呈现?12日上午,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在长沙召开全省旅游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会议由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陈献春主持,为更好地推动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打造区域旅游大品牌IP,本次会议以分片区模式召开。

在12日-13日会议期间,湖南各市州旅游部门负责人将对当地今年的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和明年的旅游工作打算进行汇报发言,并将结合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省区域旅游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实际,提出加快以县域为基础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加强“锦绣潇湘”旅游品牌、重要节会和重点项目区域合作对接的建议。

2017年长沙市旅游工作亮点及2018年工作重心

数据

2017年预计全市接待游客13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8%和15.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670.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12.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和15.5%;接待入境游客129.2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4519.2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3%和6.1%。

2017年工作亮点呈现

全域旅游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长沙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至2020年的具体发展目标和5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4项保障措施,目前正着手拟定2018年的具体任务书。

旅游精品建设强力推进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华强“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 恒大童世界、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铜官窑遗址公园博物馆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炭河古城古阙公园开始对外营业,《炭河千古情》舞台剧十分火爆。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历经5年的改扩建重新开馆,服务功能与品质大幅提升。

旅游品牌创建硕果累累。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园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巴溪洲生态旅游景区、长沙铜官窑国家遗址公园、望城光明蝶谷景区、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湘丰茶博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望城区铜官创新创客基地荣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称号;长沙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平安景区创建示范单位”;长沙市荣获新华网2017最美中国榜“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城市”“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美誉。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长沙市智慧旅游项目初设方案通过评审和批复,将于12月中旬完成招标后正式启动项目建设。2017年预算安排资金3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规划改建或新建厕所180座,年内可以全部完工。正组织调研摸底,积极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

旅游宣传营销持续深化

以举办重大节会为阵地树品牌。举办了贯通全年的“快乐长沙·‘乡’约四季”2017长沙乡村休闲旅游节,并进行优秀项目评选,推动长沙一日游向多日游、一季游向四季游、观光游向深度游、景点游向全域旅游升级。成功举办了2017年港澳青少年游学推广活动暨内地游学联盟大会、2017年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暨首届湘赣边红色旅游节;承办了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2017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暨乡村旅游创客大会、2017年度锦绣潇湘SMART文旅创客大赛暨乡创峰会;持续举办橘子洲周末音乐焰火晚会,持续唱响“快乐长沙”品牌。

以国内国际合作为契机扩影响。参加了国家局旅游组织的“美丽中国—世界遗产”北美旅游推广活动和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湖南旅游产品推介会”;接待了韩国济州西归浦市代表团、美国旅游推广局、澳大利亚旅游业界代表团等来长旅游考察推介,提升了长沙的国际影响。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旅游会商会和在宝鸡举行的2017丝绸之路高铁城市旅游合作大会;先后有30多个省外城市来长旅游促销,考察交流,加强了国内交流。

以旅游商品建设为抓手增实效。积极组织长沙旅游商品参加各全国和全省比赛,在首届全国民族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荣获1金1铜;在2017中国湖南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得1金2银3铜;目前正组织开展长沙市“2017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商品大赛”活动。

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强化旅游市场日常监管。精心制定“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年”实施方案,开展了3轮旅游企业安全生产巡查,组织了3期重点旅游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培训示范班,夯实了企业主体责任。突出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游散拼市场、非法营运四项重点,全面开展旅游行业综合整治,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全国旅游质监执法和监管工作培训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年内组织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开展旅游执法检查90次,检查旅游企业90家次,检查旅游团队218个,导游221人,调查处理各类涉嫌违法违规事项,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40起,并对12家旅行社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27.64万元。接处12301等平台转办投诉269件,其中:接受网络问政、旅游咨询、情况反映98件,受理有效投诉155件。旅游投诉案件回复率100%。结案率100%,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46万元。

凝聚旅游行业管理力量。对长沙市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长沙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长沙市旅游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委员会等工作机构的组成和日常工作进行了规范,并聘任组成了相关专家库。按照标准化要求不断规范等级景区和星级饭店评定、复核工作,并与安全生产、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

浓厚“依法治旅”工作氛围。先后在《长沙晚报》开展了“低价游到底伤害了谁”你说话吧活动、《湖南省实施〈旅游法〉办法》专版宣传,在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开展了“法润长沙——依法兴旅,让快乐长沙更快乐”专题宣传;发动各区县(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和广大旅游企业积极参加由红网执行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办法》知识竞赛线下活动,并在全省总决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第三名的骄人成绩。

2018年旅游工作重心

助力建设大项目

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为契机,推动岳麓山—橘子洲景区的品质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大王山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铜官窑旅游度假区和华强文化产业园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二期配套工程建设和田汉艺术小镇、湘江古镇群、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或强大国内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

着力开展大营销

在持续举办好“快乐长沙·‘乡’约四季”长沙乡村休闲旅游节,奋力打造旅游休闲城市品牌的同时,做好华谊兄弟电影城、宁乡方特东方神画、铜官窑旅游度假区三大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宣传推广,塑造长沙旅游新品牌。

全力打造大体系

积极推动出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与大众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时代游客需求相适应的旅游交通、标牌标识、厕所、咨询服务、安全应急、投诉处理等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厕所革命”,进一步增加数量、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围绕建设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服务三大平台,推进智慧建设,进一步提升长沙旅游网、官方微信等旅游信息化平台的运营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努力优化大环境

积极推动旅游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夯实各级各部门对旅游的监管责任;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探索旅游“1+3”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合全域旅游时代特点的现代旅游治理机制;根据国家旅游局和省旅发委的统一部署,结合长沙旅游市场实际,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各阶段专项行动;联合交通、工商、公安及区县(市)旅游质监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常态化联合检查;进一步加强旅游投诉受理及处理工作,提升办案水平;以《导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抓手,进一步做好导游规范管理;开展旅游行业技能竞赛,提升行业规范化服务意识与水平。

2017年株洲市旅游工作亮点及2018年工作重心

数据

1-10月份,株洲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189.67万人次,同比增长37.53%;实现旅游总收入301.95亿元,同比增长45.45%。

2017年旅游工作亮点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目前《株洲市旅游扶贫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已圆满完成,并下发贯彻执行;《工业旅游规划纲要》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完善中,即将发布执行。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双突破。完成了古桑洲岛、朱亭古镇等5个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充分利用2017年中国企业家年会契机,成功完成了“海立方”海洋公园、翰景酒店、君叶酒店、全域旅游自驾车房车露营地等项目的招商引资,新引资金近6亿元。

重点旅游项目推进良好。奥悦冰雪世界、炎帝陵及云阳山景区改扩建提质、酒埠江旅游综合开发、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花海茶乡、华强旅游小镇、枫溪谷生命科学园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年度旅游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完成了云龙示范区、平汝高速株洲段等城区及旅游干线标识标牌的布局和设立;全年新建厕所52座,新增厕位近1000个,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下发补助资金111.5万元。

乡村旅游扶贫有序开展

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和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建设;制定下发了“精品民宿、乡村旅游区点、旅游家庭旅馆”等标准,指导20余个农户实施精品民宿、旅游家庭旅馆等改建工作,推出108家民宿和家庭旅馆;完成了炎陵、茶陵、攸县、醴陵、株洲县市30多个乡镇近70个乡村的乡村旅游村级旅游服务中心、乡村导游导向标识、乡村停车场等的新建、改造和升级;深入开展“一企对一村”乡村旅游结对帮扶主题活动,通过旅游节庆活动、就业安置、人才培育、定点采购、后备箱工程等方式方法,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旅游营销多措并举

成功举办了“5.19”中国旅游日、2017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旅游节、株洲市秋季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

抓住节假日等黄金时段,节前大做宣传营销文章,节中大做服务监管文章。

抓好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在运营好微信平台和政务网的基础上,开通了《株洲旅游/政务头条号》和官方微博,“四网融合”计划初具雏形。

组织重点旅游景区赴广州、韶关、浏阳、益阳、娄底等地举办专场推介会。五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宣传基础资料,制作发放《株洲旅游指南》《五彩株洲、清凉消夏、避暑圣地》等宣传册。

行业管理日益规范

着重抓好旅游安全。今年以来株洲市共组织旅游行业综合安全大检查6次,重点时段组织专项安全检查4次。

加强旅游队伍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就文明旅游相关内容对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审批成立了3家国内旅行社,备案55家旅行社服务网点,注销服务网点2家。

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充分利用媒体平台进行文明旅游宣传;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青年文明号开放周”等活动,设置文明旅游宣传展板,制作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手册。

市场监管力度加大

依法监管。认真贯彻执行《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开展异地交叉执法检查2次,对城区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进行了抽检,对省局督办的2起案件进行了立案调查。

开展联合执法。与市工商局、市消防支队进行联合执法,针对旅游企业是否存在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进行检查;联合市消防支队对全市的星级饭店消防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及时处理旅游投诉。目前,株洲市共受理旅游投诉8起,均已调解完成,满意率达到100%。

2018年旅游工作重心

在产品建设上发力

围绕目的地型产品打造,结合特色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力争打造3-5个风情小镇,特色街区,乡愁村落(云田风情旅游区、湘江酒吧一条街、枫林旅游小镇、鹿原文化特色镇、响水美丽村落或卧龙民宿村);围绕园区型产品打造,重点完成炎帝陵5A景区创建,实现株洲核心吸引物零的突破,同步推进云峰湖国际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酒埠江4A景区创建、云上大院3A景区创建;围绕要素型产品打造,大力推进品牌酒店建设力度,尤其是房车、帐篷、木屋、民宿、家庭旅馆等住宿新业态的建设力度,务必在露营地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培育祖庵家菜、攸县香干、醴陵小炒肉、炎陵黄桃等品牌;尝试翔为通用、纯电动大巴等为出行交通工具等。

在工业旅游线路组织上发力

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挖掘整合工业旅游资源,围绕中国动力谷展示中心建成开放,串联好“动力株洲”工业旅游线路;围绕清水塘中国遗址公园建设,设计好“辉煌株洲”工业线路;围绕中国陶瓷谷,推荐好“国粹株洲”工业旅游线路;围绕翔为通用,策划好“飞天株洲”工业旅游线路等。同时为扩大株洲工业旅游知名度,力争承办到、承办好中国工业旅游大会。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上发力

努力推进炎陵、醴陵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创建进度,务求在体制、机制上有突破,在GDP、就业人员上有贡献,在以厕所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有行动,在大数据建设上有成效等。

在旅游治理和营销上发力

旅游业是综合产业,必须综合管理、综合执法,设立旅游执法支队;旅游业是形象产业、眼球经济,要办好5.19中国旅游日和“春夏秋冬”四季乡村旅游节,争取承办省红色旅游节或省国际旅游文化节等。

2017年湘潭市旅游工作亮点及2018年工作重心

数据

2017年以来,湘潭市全域旅游发展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1-10月,湘潭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61.3万人次,排名全省第2,仅次于长沙,同比增长36.8%;实现旅游总收入293.19亿元,排名全省第6,同比增长38.4%。2017年全市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5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10%。

2017年旅游工作亮点

抓规划引领

聘请北京巅峰智业等国内顶尖规划机构,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规划,历时一年,编制了多规合一的《湘潭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年)》,已通过专家评审。

抓项目建设

成功举办“湘潭市旅游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签约8个项目,投资金额30亿元。推选韶山“最忆韶山冲”文旅综合体、途居昭山国际房车露营地2个项目入选国家优选旅游项目库,长株潭F2国际赛车文化产业园入选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库。盘龙大观园、彭德怀故里景区、“千里湘江第一湾” 景区等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年内有望新增4-5家3A级旅游景区。启迪乔波冰雪世界、青山禅茶文化生态创意园等一批新项目积极推进。

抓产业融合

成功创建湘乡市壶天村、湘潭县顶峰村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花石国家级特色小镇、彭帅故里湖湘风情小镇。韶山获评“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湘潭保税商品中心成功创建省旅游购物示范点,毛家食品创建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年内申报3家省级研学旅行目的地,20家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昭山国家级健康产业园、仙女山健康医疗旅游基地建设,打造七星村特色民宿品牌。

抓整合营销

统筹并指导全市重大旅游节事活动49场次,成功举办湖南•湘潭动漫嘉年华暨首届旅游节、第14届中国杜鹃花展、点亮万楼大型灯光艺术秀等大型活动,提升了“伟人故里•大美湘潭”城市品牌形象。参加第五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自然资源推介展”,获一等奖;参加湖南(第八届)旅游产业博览会,收获“一金一银三铜”的好成绩。

抓行业监管

成立市旅行社协会,承接“十省百市伟人故里(湘潭)行”等系列活动,城区游“地接”市场实现破冰。首次承办全省旅游应急救援演练,广受好评。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桑悦思国旅、康辉国旅成功晋级五星级旅行社。深入开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创新治旅先进经验在“全国旅游城市旅游质监执法互动协作会议”上作推介。

2018年旅游工作重心

从引导需求发力,进一步扩大旅游经济增量

丰富产品供给。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点上积极做好万楼、白石纪念馆、窑湾、九华湖等景区创3A工作;推进盘龙大观园、乌石旅游景区创5A工作;打造银田成为韶山游客接待次中心;打造水府旅游区成为国家旅游度假区。线上整合开发“千里湘江第一湾”,打造若干个城区一日游精品线路,优化组合成城区两日游精品线路;开辟“名人名居”特色旅游线路,推动建设G107旅游廊道,带动“名村名镇”游。面上加快推进红色旅游、城市休闲、会议度假、生态文化以及乡村田园等五大板块建设,打造旅游经济新引擎。

拓展客源市场。着力推动韶山“客流”变“客留”,推进湘潭县、湘乡以及城区与韶山在交通、产品、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对接,承接溢出带动效应。加大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港澳和武广、沪昆高铁沿线主要旅游城市旅行商和专业媒体合作,拓展高铁沿线客源市场。深入开展“湖南人游湘潭”活动,撬动本地居民旅游消费。坚持“中介搭台、企业走台、政府站台”营销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支持旅行社、景区等企业主体自主招徕游客。

促进有效投资。组织新一轮旅游重点项目和休闲业态的招商,以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等业态为重点,加紧推动建立起湘潭地域特色的产品体系。继续主动做好服务“最忆韶山冲”文旅综合体、途居昭山国际房车露营地、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长株潭F2国际赛车产业园、昭山山市晴岚、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从推进转型发力,进一步激活旅游市场主体

树立“发展大旅游、组建大集团、形成大产业”的战略思维,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探索组建旅游发展集团。一是外部引进。大力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开展跨地区合作,引进著名品牌、成熟团队、先进经验参与湘潭旅游开发。二是自主培育。支持培育盘龙、华都、桑悦思等旅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有实力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吸引民间资本注入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是财政引导。进一步扩大市级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规模,优化资金使用流程,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市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从推动融合发力,进一步集聚旅游发展动能

突出优势资源和旅游跨界的深度整合,着力打造新颖、个性、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建立“三个一批”(提升一批、发展一批、扶助一批)旅游+农业产业融合项目体系,重点布局建设8个特色小镇,10个田园综合体,30个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力争成功打造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二是工业支撑旅游做强。加快建设竹埠港工业遗址公园、湘锰锰矿国家地质公园,力争打造1个国家工业遗址公园;突出发展吉利汽车、风电风能、泰富重工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力争打造2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三是文化联姻旅游做大。挖掘潜在旅游文化资源,构建“1124”旅游文化产业体系。优先“都市休闲”引领产业,打造“千里湘江第一湾”城区游品牌。做强“红色旅游”品牌产业,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标杆。提升“名人故居”、非遗文化2个传统产业;培育“体育运动”“创意设计”“养生产业”“新媒体产业”4个新兴产业。

四是城市结合旅游做靓。依托“金湘潭”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湘潭城旅融合,实现湘潭城区功能配套和品质特色的提升。

五是研学融合旅游做活。落实国家教育部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工作的要求,打造田园、工厂、革命圣地、湖湘文化四大研学旅行教育基地。

六是红色突破旅游做透。建成以“韶山文旅综合体”为龙头,以“乌石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和彭德怀故居”为重点,以其他红色名人故居为补充的红色旅游项目体系。

从公共治理发力,进一步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对接黄花机场,实现交通无缝接驳。以长株潭城际为核心,推进对外交通体系的完善。以沪昆、京港澳、岳临高速公路为骨干,进一步推进城际快速干道建设。开发水上旅游航线,串联长株潭中心城市,构建湘江黄金旅游带。落实湘潭市全域慢游绿道体系建设,建成市域完整的骑行道路体系。力争“十三五”时期内,全市建成旅游骑行道路230km。适应自驾游、自助游需求,建设七个营地,把湘潭打造成自驾游最方便的城市。

完善旅游接待体系。加速提升住宿服务,引进建国饭店等高等级酒店,发展云山美地等主题民宿,形成高、中、低档结合,城、乡、景区合理配套的酒店发展局面。未来3年,力争旅游接待床位数由目前7.9万张增加到约10万张。提升餐饮服务,2017年起每年举办湘潭美食评选、品鉴活动,打造“舌尖上的湘潭”美食旅游地图,力争打造8条特色美食街区,新增培育40-50家知名品牌店。提升停车服务水平,合理规划建设景区停车场,加快建成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内部停车场位免费向社会开放。通过系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动全市旅游接待床位 、餐位、车位、厕位“四位”同步并增。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旅游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推动旅游厕所建设,力争70%以上达到国家3A级标准。

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探索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联合公安、交通、城管、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建立长效的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协调全市旅游市场的综合监管。承办好第十七届全国旅游城市旅游质监执法互动协作会议。

2017年岳阳市旅游工作亮点及2018年工作重心

数据

2017年预计岳阳市旅游总人数突破4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

2017年旅游工作亮点

突出顶层设计,优化全域旅游布局

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了《岳阳市全域旅游规划》,指导各县市区精心制定了县级旅游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岳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强化示范创建。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扎实抓好平江县、湘阴县、临湘市3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推动岳阳县、汨罗市、君山区开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到2018年,平江县率先全省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项目建设、土地供给、资金投入等方面明确8条支持政策,推动交通项目、用地计划、财政资金优先向旅游产业倾斜,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突出项目带动,丰富全域旅游要素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域旅游的“牛鼻子”来抓,促进旅游大升温。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以打造古城旅游、江湖旅游、山岳旅游三大板块为重点,突出抓好洞庭湖博览园、3517文旅新城、天岳幕阜山等项目建设,全市在建重大旅游项目达51个,总投资397.1亿元,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狠抓旅游项目招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精品景区,湘阴县引进湖南顺天集团开发建设洋沙湖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平江县引进石牛寨镇梦幻汨罗源等一批旅游项目,总投资突破50亿元,有力支撑了旅游业发展提速提效。提升旅游项目品质。加强景区创A力度,大力推进天岳幕阜山、临湘五尖山创4A工作,加快旅游公路、景区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岳阳荣获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

突出改革创新,健全全域旅游机制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旅游发展活力。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定期议事机制,针对旅游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事项、重要问题等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实行一事一议。创新综合协调机制。坚持“综合产业综合抓”,进一步理顺了市、县旅游管理体制。岳阳市旅游委经市大编委会研究通过,平江县、湘阴县、临湘市均已组建或正在筹建旅游委。实行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1+3”旅游综合管理、综合执法模式,旅游发展合力明显增强。创新景区管理机制。改革景区收益分配机制,出台岳阳楼景区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实行景区门票收入与财政分成、与景区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挂钩,探索实行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模式,有效激发了岳阳楼景区发展活力。

突出开放合作,打响全域旅游品牌

坚持把旅游发展作为开放崛起的重要支撑,以开放合作推动岳阳旅游走出“闺门”、走向世界。狠抓线路整合。包装推出江湖名城游、生态休闲游、湘楚文化游、黄金自驾游4条精品线路,将优势景区成功“串珠成链”。全面加快中心城区的“楼岛湖港园”建设(岳阳楼、君山岛、南湖、临港新区、洞庭湖博览园),昂起岳阳全域旅游发展的“龙头”。狠抓营销策划。针对旅游经济作为“眼球经济”的特性,推出“锦绣潇湘”品牌宣传岳阳专题组合,根据不同市场定位,制作不同版本的岳阳旅游宣传片。积极举办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等主题节会,以及“背诵《岳阳楼记》免门票”等专题活动,引爆了岳阳旅游市场人气。狠抓区域合作。加强与长江和洞庭湖沿岸、高铁沿线等城市合作,全力对接兄弟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加大旅游扶贫区域协作力度,倡议联手创建“湘鄂赣幕阜山全域旅游示范新区”。

突出产业融合,提升全域旅游业态

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旅游+”功能,推进旅游业与其他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丰富并提升全域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相融合。近年来,先后实施了芭蕉湖和南湖连通工程等一批旅游城建项目,加快旅游业与小城镇的深度融合,启动建设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1个,打造了宜游岳阳新亮点。推进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坚持以全域旅游的理念谋划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山水游、休闲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发展,培育发展农村旅游业态。出台《岳阳市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的意见》,在全市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旅游接待点、旅游公厕、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八个一”建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推进旅游业与港口经济发展相融合。发扬岳阳作为全省唯一通江达海港口城市优势,坚持旅游业与港口经济同步发展,实现豪华游轮常态停靠,2017年岳阳三分之一以上入境旅游者来自长江豪华游轮。今年岳阳成功进入全省自贸区规划范围,形成了更加开放的全域旅游业态体系。

2018年旅游工作重心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进旅游发展高水平

按照全域旅游创建的标准和要求,将全市作为全域旅游景区来谋划和经营,着力做好融合文章,积极探索“多规合一”路径。

一是抓创建。推动平江县、湘阴县、临湘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2018年平江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

二是抓“旅游+”。瞄准“旅游+”,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紧密对接,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旅游产业链,带动旅游经济全方位提质、多渠道增效。

三是抓新业态。充分挖掘和释放民生需求的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民生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发展科普旅游、研学旅行、文化旅游、健康医疗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增强旅游发展后劲

推进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和全覆盖,加快形成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全域旅游体系。

一是狠抓项目。继续推进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洞庭湖博物馆、天岳幕阜山国际度假旅游区、汨罗江端午文化产业整体开发项目建设。力争与兴旺集团、太阳鸟公司签约“洞庭湖旅游目的地核心枢纽系统(综合体)项目”,将水上旅游打造为岳阳市新的旅游吸引物和增长极。

二是提升品质。以景区景点为支撑,积极培育旅游核心吸引物,改造提升现有国家3A级景区,新创建1个以上国家4A级景区,进一步推动南湖新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三是补齐短板。完善休闲度假产品,全面加快中心城区的“楼、岛、湖、港、园”建设。以洞庭湖为核心,构建要素完备的旅游功能区,大力开展邮轮游艇、湿地观鸟、水上运动、湖泊度假等旅游产品,在中心城区择址,建设市级游客集散中心。

以营销拓展为重点,升级旅游发展品牌

强化品牌意识,发挥优势,聚焦重点,着力打造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岳阳旅游品牌,以此来吸引游客、赢得市场。

一是整合精品线路。继续推介江湖名城游、生态休闲游、湘楚文化游、黄金自驾游及中心城区“楼岛湖园港”等精品线路,扩大本地游、城市游、周边游市场份额,推动客源市场向优势景区、精品线路集中。

二是打造节会营销。2018年市级策划一个主题重点节会,扩大影响,“搞热”岳阳旅游,发展“眼球经济”;整合县市区节庆节会,每个县市区每年策划一个较大规模的“节会活动周”。开展岳阳市与美国新奥尔良市旅游合作交流启动仪式暨两地景区结盟活动。

三是加大营销合作。继续加强与长江沿岸、幕阜山周边、洞庭湖沿线等城市区域合作。利用好省旅游主管部门搭建的营销宣传平台,组织辖区旅游企业单位赴外开展各种旅游宣传促销推介活动。

以改革发展为路径,推动旅游机制创新

加大开发合作,改变旅游结构,提升创新水平,加快国际接轨。一是推进综合协调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旅游管理体制,以旅游部门“办改委”为契机,重新完善“三定”方案,强化旅游业的统筹协调、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结合全域旅游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环境保障、联合执法、宣传营销和综合考核等机制。二是推进战略合作创新。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华侨城集团、兴旺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全面合作创新开发岳阳旅游。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制定市旅游协会规范化建设方案,推进市旅游协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旅游饭店协会、旅行社协会、自驾旅游协会等行业自律作用。

依法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快形成标本兼治、惩建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一是坚持依法治旅。宣贯《湖南省实施<旅游法>办法》,落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涉旅部门的监督责任、涉旅企业的主体责任。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联合检查活动,重拳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及时妥善处理旅游投诉。抓好安全工作,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制度创新,探索建立“旅游企业红黑榜”制度,全面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三是实施全域文明创建。加强旅游安全检查和文明旅游宣传,倡导旅游志愿者服务,开展旅游行业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为全域旅游创造安全文明环境,提升现代旅游治理能力。

2017年常德市旅游工作亮点及2018年工作重心

数据

2017年,常德旅游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实施营销先行、市场翻番等战略,打响“亲亲常德”旅游品牌,形成了常德旅游经济新的特色亮点。预计全年常德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6.48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7671.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62%和32.84%。

2017年旅游工作亮点

旅游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常德河街大年初二在央视《万家灯火》栏目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走向全国,穿紫河治理经验三度亮相央视新闻频道,风光带项目已累计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流动舞台实景表演《梦回穿紫河》好评如潮,水上巴士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仅船票收入约2000万元。老西门、窨子屋等历史遗存,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新桃花源景区在2017常德旅游节上惊艳亮相,累计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成为常德市旅游新增长点。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纳入全市重点监测的10家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已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3500多万元。

旅游营销共享发展红利

整合营销精品线路,开通“旅游直通车”,先后推出集散中心至桃花源、城头山、夹山、花岩溪、枫林花海等10条旅游线路,接待人数近万人次,发送专线车约580趟。整合营销特色资源,首推全省首本“亲亲常德旅游护照”,发行全省首张市州全域旅游卡,让市民和游客真正享受常德旅游发展红利。其中,“常德旅游护照”涉及重点景区,旅游饭店以及特色餐饮共计21家单位,2017年共发行1万份。“亲亲常德全域旅游卡”目前已发行两期,共1.4万张,游客凭卡可以在有效期内免费游览全市主要收费景区,并享受相关单位的消费优惠。

2018年旅游工作重心

发展全域旅游

出台《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借助区县市旅游大会战,做好石门县全域旅游示范县验收工作,支持桃源县、澧县等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县申报,促进全市县域全域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全域旅游重点项目、重要线路、重大品牌推进行动,年内完成“一城三区”重点项目10个,推出三条精品线路,创成桃花源5A级景区,柳叶湖国家度假区两大品牌。

打造千亿产业

按照常德市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文旅康养成为全市4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组建文旅康养千亿产业专项小组,制定《常德市文旅康养千亿产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推进以桃花源、柳叶湖、城头山、壶瓶山等为重点的国家级重点旅游品牌创建;挖掘常德汉剧、澧州大鼓、常德丝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演艺资源,扶持刘海砍樵、孟姜女、桃花源记等为题材的影视动漫产业发展,办好常德国际马拉松赛、常德龙舟赛、环洞庭汽车拉力赛等特色体育赛事,推进太阳山、花岩溪森林康养,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加强城市旅游形象营销宣传,实现把文旅康养打造成千亿产业目标。

实施品牌行动

认真谋划旅游行业品牌建设,重点推进旅游核心品牌创建。一是创行业品牌,完成桃花源创国家5A级景区、柳叶湖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启动城头山、夹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壶瓶山创建国家公园工作。二是创特色品牌,加大桃花源河流剧场,穿紫河实景演出,老西门民俗演出等特色演出,打造常德特色文化旅游演艺品牌。三是创休闲品牌,扎实推进常德市创建中国休闲旅游示范城市,推行“德”式服务,打造湖南休闲之都。

加强整合营销

紧紧围绕“锦绣潇湘·快乐湖南”旅游形象,加大整合营销力度,策划主题营销事件,开展系列营销活动。在央视、卫视等媒体推出旅游形象标识和广告,发挥融媒体、自媒体等平台作用。修订完善《常德旅游促销奖励办法》,奖励为常德带客的各类旅游企业,推行旅游企业在省级以上媒体开展形象宣传和产品宣传的补助措施,融入湖南旅游境外市场开发步伐,继续跟进德国途易集团在常设计分支机构事宜,加强与德国卓伯根集团深度合作,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广渠道营销“亲亲常德”旅游形象。

推进产业融合

激活城市旅游,按照“城景一体、全城5A”的理念,加强城市旅游景观小品建设,进一步做精、做实城市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元素新型小城镇建设的融合,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推进旅游精准扶贫,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开展乡村旅游创新创业行动,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全面激活乡村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旅游与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环保、体育健身、养生养老等行业的融合,促进“旅游+”模式转变,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旅游产业链,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激活和拉动旅游消费。

构建公共体系

加快智慧旅游监管平台、微信平台和品牌形象推广平台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大旅游发展资金对厕所建设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厕所建设管理,重点指导桃花源、柳叶湖、城头山、夹山、常德河街等景区景点星级旅游厕所评定,探索开展旅游厕所社会化管养实践。积极改造一批县乡道路,畅通重点景区连接线,努力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向城市周边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点的延伸,最大程度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出行条件。

2017年益阳市旅游工作亮点及2018年工作重心

数据

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832.3万人次,同比增长52.4%,旅游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60.3%。

2017年旅游工作亮点

全域旅游创建稳步推进

益阳市上下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在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市委常委会、市人大、政协两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研究和部署了全域旅游工作。市级领导同志先后密集调研全域旅游工作和重点旅游项目,大幅度增加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各区县市也都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基地建设。

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益阳奥林匹克公园入选首批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益阳四个项目入选了2017年国家优选旅游项目;南县南洲镇(涂鸦小镇)、沅江市新湾镇(商圣小镇)入选第三批“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单位;南县三仙湖水库风景区入围2017年湖南省拟推荐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在2017年湖南·益阳首届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节暨水上运动节期间共签约16个项目,引资金额832.6亿元。2017年新增南县罗文花海、德昌公园、安化黄沙坪黑茶小镇风景区三个3A级景区;资阳区云梦方舟国际度假区、资阳区紫薇文化博览园、益阳海洋城甜甜湾乐园项目、东部新区鱼形山和香居养生度假区已经开始营业;安化县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安化县双公山居、茶旅集团神仙岩景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碧云峰山水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正在迅速推进;投资20亿元的益阳市“一园两中心”休闲旅游PPP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古韵银城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做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等等。全市乡村旅游点达到80家,其中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的有33家。

宣传营销活动精彩纷呈

2017年,益阳市成功举办了湖南·益阳首届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暨水上运动节、南县国际涂鸦节、桃江竹笋节、桃江定向越野赛、安化首届彩跑节、春天邀你来采茶、神仙岩风景区玻璃栈道竣工仪式暨凤凰传奇演唱会、嘉兆海洋城开街盛典等活动。拍摄了《益阳等你》《益山益水益美益阳》旅游宣传片,发布了益阳旅游微电影《等候你的茶》,制作了《益阳城区旅游手绘地图》等系列旅游宣传资料,在长益高速公路、长沙地铁等发布旅游形象广告,与乐途旅游网和搜空国际合作,全方位推介益阳旅游。组团参加第五届万里茶道(晋中·平遥)中蒙俄市长峰会、第五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和“中国益阳·世界空姐旅游目的地”授牌仪式暨第七届世界空姐节颁奖礼等活动,益阳被授予“中国益阳·世界空姐旅游目的地”,“益山益水·益美益阳”文化旅游品牌走向世界。

旅游市场监管安全有序

积极开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打击“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行动和旅游市场监管和执法工作督查等工作。先后对2家旅行社涉嫌虚假宣传、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问题进行了查处,对5家星级饭店做出了取消星级等级的处理。联合开展了旅游安全和旅游市场秩序大检查和“文明旅游 优化环境”联合执法行动,扎实推进诚信经营和文明旅游工作。

2018年旅游工作重心

突出旅游规划引领,谋划旅游全域发展

迅速启动“休闲益阳”建设规划,加紧编制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资)江(洞庭)湖旅游发展和旅游新业态发展三个专项规划,推进沅江市、资阳区编制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以全域旅游的发展来解决旅游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不断增加产品供给

全面启动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建,大力发展以城市休闲、运动休闲等为重点的休闲产品建设。稳步推进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安化、桃江、南县、赫山等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创建等级景区景点,力争新创建1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创建旅游名镇、旅游特色村,重点打造一批旅游名镇和旅游特色村,以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配套

重点加快三仙湖水库风景区、碧云峰山水田园综合体、桃花江旅游度假区、茶乡花海、新湾商圣小镇、奥林匹克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益阳市东部新区鱼形湖体育小镇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游客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游艇码头、智慧旅游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打响旅游形象品牌

以锦绣潇湘子品牌“益山益水 益美益阳”为主题实施精准营销。精心制作旅游宣传资料,在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等栏目宣传推介益阳旅游,继续与国内知名网站开展深度合作,利用高铁移动电视终端、“益阳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等“互联网+”新技术开展益阳旅游形象宣传。在机场、高铁站、地铁、高速(长张、杭瑞、二广)重要节点和长沙高档小区等地投放宣传广告。进一步完善地接旅游奖励政策,巩固传统市场,重点培育新兴市场,积极开拓东南亚入境旅游市场,举办多场旅游专题推介会。

举办旅游节会活动,努力实现“四个提升”

重点办好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暨桃花江浪漫音乐爱情节、第六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暨中国第四届黑茶文化旅游节、第二届湖南省体育旅游节、第二届国际涂鸦艺术节等旅游节会活动。通过节会和赛事活动实现人气、知名度、旅游业绩、经济效益四个提升。

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守住旅游安全底线

实施品牌形象创建工程,大力开展星级旅行社、高等级旅游景区、高星级旅游饭店、高星级乡村旅游景点(民宿、家庭旅馆)以及特色旅游小镇和特色旅游村创建。实施服务质量保障工程,开展旅行社信誉等级评估和星级饭店、等级景区复核,建立健全“游客不文明”黑名单制度,完善以“信用益阳”为载体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平台,定期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实施旅游安全保底工程,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监管。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旅游队伍建设

积极推动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在市、县(区、市)两级建立旅游发展委员会,逐步建立旅游执法大队+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法庭的执法机制,组建市级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加强对县(区、市)人民政府和市旅发委成员单位旅游发展业绩的考核,增加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科室数量和人员编制,大力开展服务技能大赛和明星岗位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



转载:郴州市旅游外事侨务局网